清道光古籍山东威海文登吕湛恩《聊斋志异注》

潍坊友人小健
23 天前

清道光古籍山东威海文登吕湛恩《聊斋志异注》版本佳极为罕见

作者:(清)山东威海文登 吕湛恩 著

版本:清道光木刻本

年代:清道光间

纸张:竹纸

印刷:木刻

函册:6册完整全套

装祯:线装

尺寸:长18.6宽12.1厚3.2(厘米)

品相:品相保存尚佳,完整无缺,书拍因年久破损但内页无碣,严定8品

描述:

是书为山东威海文登吕湛恩道光五年的注释原本,是脱离《聊斋》原书而单独成书的,是罕见的山东文献,又是罕见的聊斋理论研究名著,具有极高的文献研究价值!据吕湛恩在《聊斋志异辑注》的自序中所说,他“喜读《聊斋》成癖,披阅之下,于其所征引,搜摭无间,卒以成书”。共同的命运,使《聊斋志异》的作者蒲松龄和《聊斋志异辑注》的作者吕湛恩这两位不同时代的人,完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完美的文字合作。经过三年的努力,吕湛恩最终于道光五年完成《聊斋志异》一书的文字注释。

《聊斋志异注》开创了《聊斋》研究新的里程碑,是《聊斋》研究中注释最早、影响最大、最有权威性的注释本。其地位是完全不亚于、或高于王渔洋的地位。他高就高在一是第一个为《聊斋》作注之人;二是吕湛恩是对《聊斋》作注最受读者和学界重视的注释本,是没有人能超越的注释本,在《聊斋志异》研究长河中的开创之功是不可磨灭的。《聊斋志异注》最大价值在于:1、对《聊斋》的用典做了深入的探索,引经据典,并根据类书,具体指出某一字句、某一成语、某些典故的来历,且对大多数注释内容都列举出原文。这就给后人阅读《聊斋》提供了莫大的方便,这是吕注的最大闪亮点;2、《聊斋志异辑注》对有的字义和读音也都做了一些解释,这给读者阅读也提供了很大帮助。 《聊斋志异辑注》采用给以注明而不给以解释之体例,只注出章句典故、近世人事、僻奥字音字义,使阅读者免去翻阅之累;3、《聊斋志异辑注》采用典故比较严谨,文献价值较高。

吕湛恩,字叔清,号坦垒居士。山东文登吕家集人(今葛家镇驻地)。生年不详,卒于道光二十年。吕湛恩少年应童试时,受知于山东学政、大学问家阮元(芸苔),成为诸生(秀才)。此后屡入科场而不第,“久困场屋,志不得伸”。其遭遇与《聊斋志异》作者蒲松龄经历有点相似:空有满腹经纶,而又不能实现远大抱负。于是,吕湛恩立志要为《聊斋志异》作注,为的是抒发自己心中的抑郁沉闷之气。吕湛恩是晚清时期著名的批注学者,一生致力于《聊斋》研究。《聊斋志异》写定于蒲松龄50岁(康熙十九年,1680年),始刻印于蒲松龄死后51年(1766年)。吕湛恩作注于道光五年。从《聊斋》刻印于世,到吕湛恩首次作注,中间相隔59年。至今仍为研究《聊斋志异》最具权威性的注释本。

点赞古籍碑帖447浏览评论分享 收藏举报
评论
暂无数据

暂无数据

客服